EN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大气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完稿(2016年初出版)

2015-12-03

从2014年5月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大气环境学科领域内的数位专家学者组成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协项目支持下,合力开始编写这本《2014-2015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大气环境)》,系统综述评介了过去五年间大气环境科学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管理实践进展,日前已完稿,正在编辑审理中。20余万字的知识沉淀,将在2016年初春与大家见面。


本书包括一个综合报告作为总论,以及五个深入领域分支的专题报告,均由资深科学家领衔编写。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高翔教授,负责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北京大学邵敏教授负责专题报告一“大气环境基础研究”,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建国研究员,负责专题报告二“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负责专题报告三“大气环境与健康”,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负责专题报告五“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技术与实践”。


自20世纪中叶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以来,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管理政策实施,业已踏进耳顺之年。然而,不论从积极还是消极的意义上讲,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当下面临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用“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讲可谓恰如其分。


从批判与建设的意义出发,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吸引来不同学科背景的科技工作者共同思考和探索,科学认知大气环境问题、寻求理性解决之路。

毕竟面对了数亿人的疑问,希望答案不在风中。


附:全书目录摘选-预告

(也是正在试图构建的学科知识体系)

综合报告

一、引言

二、我国大气环境学科近年研究进展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成因和传输规律

(二)大气污染的健康效应

(三)大气环境监测技术

(四)重点污染源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五)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撑技术

(六)典型成果的集成示范应用

(七)清洁空气产业发展

(八)大气环境学科建设

三、大气环境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四、大气环境学科发展趋势及展望



专题一:大气环境基础研究

一、引言

二、大气环境研究的主要进展

(一)大气环境基础研究进展

(二)大气环境研究的方法学体系

(三)大气环境研究中重大问题的综合研究进展

三、我国大气环境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颗粒物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二)硫化物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三)氮氧化物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四)臭氧与光化学领域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五)大气重金属领域研究进展

四、研究进展总结和展望


专题二:大气环境监测技术

一、引言

二、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

(二)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

(三)大气复合污染现场探测技术

(四)大气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五)大气环境遥感技术

(六) 其他环境监测技术

三、大气环境监测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一)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及应用

(二)区域预警监测网及大气超级监测站

(三)国家大气环境监测网建设实践

四、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总体评价与发展展望



专题三:大气环境与健康

一、引言

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进展

(一)暴露评价

(二)毒理学

(三)流行病学研究

三、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与国外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四、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专题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一、引言

二、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新进展

(一)工业源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二)移动源污染控制技术

(三)面源及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技术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比较

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


专题五: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技术与实践

一、引言

二、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理论

三、大气环境质量综合管理技术

(一)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

(二)大气污染预报预警与过程分析技术

(三)大气污染多维效应综合评估技术

(四)大气污染控制成本效益分析技术

(五)大气环境规划技术方法与模式

四、我国大气质量综合管理实践

(一)大气质量综合管理制度创新

(二)我国重点城市与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

(三)我国重大空气质量保障行动案例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比较

(一)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

(二)大气污染控制成本效益分析技术进展比较

(三)大气环境规划技术方法与模式

六、我国大气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展望


goTop